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潮州再出发|纪念改革开放40年·40篇㉑“数”看湘桥,城市扩容提质,古城绽放新精彩

2022-09-08 15:57:47 1511

摘要:【编者按】1978年,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40年来,在改革开放滚滚向前的历史浪潮里,潮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如今的潮州,是全国13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瓷都、中国工艺美术之都。这里江海美丽、山河灿烂...

【编者按】

1978年,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

40年来,在改革开放滚滚向前的历史浪潮里,潮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如今的潮州,是全国13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瓷都、中国工艺美术之都。这里江海美丽、山河灿烂,每天都在迎接新变化;这里的人们,辛勤劳作,乐业安居,每天都在拥抱新向往。

大潮起韩江,改革再出发。从今天起,南方+潮州频道将推出《潮州再出发|纪念改革开放40年·40篇》系列报道,为您讲述改革开放以来,发生在潮州这一片热土上的激荡故事。敬请垂注。

【专题策划】严亮 吴炜

【专题统筹】廖奕文 陈惠永

“以前春节前都是从乡下走路到市区,5分钱一碗粿条汤,还要排很长的队。”2019年春节临近,在潮州市湘桥区旅游局,年过五旬的吴少虹回忆年少时光,感叹湘桥变化大。让吴大姐感叹的是生活生活水平的节节提升,其背后则是湘桥区几十年来的迅猛发展。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湘桥改革发展取得新突破新进展的重要一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3.15亿元。”1月28日,潮州市湘桥区委书记佘楚雄在区委六届六次全会上如是报告。

相较于1992年建制之初,全区GDP仅5.8亿元。过去几十年来,湘桥变化日新月异,全区在发展中促进结构调整,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不断提质增效。

区域扩大 人均GDP增长20倍

对于一般人而言,要说清楚湘桥区的区域变化并不容易。据《潮州市湘桥区志》记载,新中国成立后,湘桥区属地成为粤东行署、汕头专区、潮安县、潮州市的行政机关所在地。

湘桥区成为建制区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确切地说,是1991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县级建制区,次年4月23日挂牌办公。

建制二十多年来,湘桥区区域面积、人口总量都在不断变化。期间,历经撤县设区的扩容,以及园镇合一的再调整。

据湘桥区统计局统计,1992年,全区土地总面积176.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0.69万人,常住人口29.58万人。2013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原潮安县的磷溪镇、官塘镇、铁铺镇三镇划归湘桥区管辖。调整后,湘桥区辖湘桥、西湖等9个街道和意溪镇、磷溪镇等4个镇,共52个社区居委会和120个行政村。2017年1月1日,湘桥区铁铺镇人财物整体委托凤泉湖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管理。调整后,全区共51个社区居委会和97个行政村。全区总面积约260平方公里, 2017年户籍人口达到47.47万人,常住人口约55万人,实现区域面积和人口总量双增。

过去的几十年也是湘桥经济快速发展、全区综合实力大大提升的时期。 1992年,全区GDP总量5.8亿元。1995年增至12.74亿元,短短4年时间已翻一番。2011年GDP总量112.15亿元(在地统计口径),首超百亿。2017年,全区GDP 总量216.9亿元,2018年达到233.15亿元。

“2010年实行在地统计之后,湘桥区域内市属企业归湘桥区统计,因此数据变化比较大。”湘桥区统计局副局长王丽敏解释说,但经济总量呈现快速扩张是总体趋势,“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新经济模式不断创新发展,全区经济迅速走上发展的轨道。”

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方面,同样增长迅速。该数据在1992年时仅为1985元,2009年首次超过万元大关, 2017年提高至38211元。2017年比1992年现价增长近20倍,人均GDP增速超过GDP增速。

三产变迁 房地产业近千倍增长

据《潮州市湘桥区志》记载,今凤新街道的陈桥村为粮食高产区,1955年水稻亩产超千斤,20世纪70年代达到1600斤,曾获国家农业部“农业增产模范奖”。这意味着,如今已是市中心的地段,当年还是一片稻田。

建制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湘桥区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据介绍,建制伊始,湘桥区经济结构主要以第二产业的制造业为主。1992年,全区三次产业占GDP的比例为16.2:58.5:25.3。到2011年,第三产业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三产占比为1.4:46.0:52.6。2017年,GDP三次产业占比为1.9:39.3:58.8。这表明,第三产业已成为湘桥区引领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力量。

“产业结构的调整更体现中心城区发展的优势,更利于城区扩容提质,壮大经济规模和实力。”王丽敏如是介绍。

湘桥区作为潮州市中心城区建制以来,房地产业发展迅猛,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据统计,1992年,该区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仅为0.048亿元,占总投资额2.9%。2017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额达到45.21亿元,占总投资额44.3%,忽略价格因素,2017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是1992年的942倍。

这数据的背后是潮州城市魅力的不断提升,营商、居住环境的不断优化。期间,1989年通车韩江大桥,2002年建成滨江长廊,2004年建成人民广场、金山大桥,近年来,三旧改造不断推进,路网贯通,城区道路黑底化,市场、公园的日渐完善,城市综合体落地……湘桥的整体环境可谓日新月异。

另一方面,农业在湘桥区并没有被放弃,在继续巩固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同时,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大力发展城郊型、效益型农业。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农业特色化、组织化、标准化的水平不断提高,“六亩(地名)无公害杨桃”“无公害金佛手”“无公害蔬菜”、青皮橄榄等,已成为湘桥区的农业名片,并形成一批无公害蔬菜、水果、茶叶种植基地。

古城提质 旅游业爆发

湘桥区内有大量的旅游资源,其中古城资源最具代表性。但在此前,古城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90年代大街(现牌坊街)还是很破烂的,乱搭乱建很严重,平时很少人,集市的时候很多人。”吴少虹回忆说,彼时物资稀少,“进城来一次百货大楼,就很高兴。”

新世纪以来,湘子桥重修、牌坊街重建,“活着的古城”逐渐成为游客们来潮州的首选目的地。近两年来,潮州古城的变化更是有目共睹,古城区整体布局提质,中山路亮化提升,牌坊街注入文化元素,一江两岸灯光秀等吸引了大批外地游客前来观光。

湘桥区旅游局也于2004年成立,并不断完善古城的管理服务模式。“任职虽然才短短两年,但见证了古城旅游的迅猛发展。”湘桥区旅游局局长李少珊表示,据该局统计,2010年湘桥区接待海内外游客125.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8.96亿元,此后游客人数和旅游总收入逐年递升。近两年的旅游发展则更为迅速,2018年全区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505.8万人次,比增50.09%,旅游总收入59.6亿元,比增49%。

从统计数据分析, 2010年至2015年,全区游客增长百万人次花了5年时间,而2017年至2018年仅用了1年时间,游客人数便已增长168万人次。

李少珊介绍,2015年时,古城里仅有1家茶馆,如今已有30多家,而民宿客栈从屈指可数发展至如今的64家。“古城越来越有活力,越来越多年轻人回到古城。”李少珊相信,古城发展仍面临良好的契机,潮州古城旅游正迎来越来越好的时代。

【全媒体记者】苏仕日

【通讯员】余佳锐

【作者】 苏仕日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