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01 00:24:48 | 浏览:91
大河网讯 禁售除烟草口味外的调味电子烟、禁售不含烟碱的电子烟、禁止向青少年出售电子烟……5月1日,《电子烟管理办法》将正式实施,其中提出“电子烟产品应当符合电子烟强制性国家标准”。为此,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委)发布了《电子烟》强制性国家标准,将于今年10月1日实施。
有了“最强监管”的电子烟,能否逐步回到正轨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电子烟。
追根溯源丨电子烟诞生在中国,最初以“戒烟”为目的
世卫组织第四份全球烟草趋势报告指出,2020年,全球烟草使用人数为13亿。
吸烟危害健康也已成为社会共识,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吸烟可增加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四大慢病”的发病风险。随着大众对健康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吸烟者选择戒烟,烟草替代品应运而生。
资料显示,2003年,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电子烟在中国诞生。发明者的初衷是做一种安全的替烟产品,以“戒烟”为目的,去除焦油、苯等有害物质。
从那时起,中国电子烟品牌如烟在世界范围最先领跑。近年来,电子烟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电子烟使用人数呈指数级增长。
还原真相丨电子烟虽减害,但所含尼古丁仍让人上瘾
目前,市场上的电子烟主要由盛放烟油的烟管、蒸发装置和电池三部分组成。烟油主要成分为尼古丁、有机溶剂、食用香精、烟碱、添加剂等,烟油受热形成多种口味的烟雾,给使用者带来“吞云吐雾”的快感。
“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CDC的报告显示,电子烟是不安全的,对人的身体是有害的,但是也认为电子烟是减害的。”中国控制烟草协会副会长姜垣表示,电子烟是含有尼古丁的,所以不吸烟的人群不要去尝试使用这些让人成瘾的物品。
据介绍,尼古丁作为电子烟主要成分,具有极强的成瘾性,使人对电子烟产生依赖和上瘾。此外,各种口味和品牌的电子烟填充液及其气溶胶具有细胞毒性,电子烟烟雾可增加空气中丙二醇、甘油、尼古丁、细颗粒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多环芳烃等的浓度,电子烟的吸入方式也存在多重风险。
拒绝诱惑丨调味电子烟诱导青少年,危害不容忽视
世界卫生组织2021年8月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上的电子烟产品有约1.6万种口味,包括水果味、糖果味、各种甜品味等。这些调味电子烟尤其吸引一些涉世未深的青少年误入其中。
河南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主任医师齐咏介绍,很长一段时间,电子烟都是以“戒烟产品”或烟草替代品的形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近些年,各种调味电子烟打着“安全”“时尚”等标签,吸引了很多青少年“入坑”尝试。
“《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0》指出,有充分证据表明,电子烟是不安全的,会对健康产生危害。对于青少年而言,电子烟会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成长造成不良后果,同时会诱导青少年使用卷烟。”齐咏说。
最强监管丨行业收紧“紧箍咒”,期盼电子烟回归初衷
近年来,电子烟行业市场鱼龙混杂,产品质量安全没有标准,难以规范生产,对电子烟的监管也一直处在真空地带。
今年3月起,国家烟草专卖局连续颁发了《电子烟管理办法》《电子烟产品追溯管理细则》《电子烟技术审评实施细则》《关于对电子烟相关生产企业核发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这些法规和标准,自今年5月起陆续进入实施阶段。
其中,《电子烟管理办法》明确了电子烟属于“烟草”,需要持证生产和经营,而且明确指出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禁止销售除烟草口味外的调味电子烟和可自行添加雾化物的电子烟。同时,要求电子烟产品应当符合电子烟强制性国家标准,对电子烟设计和原材料的选用等提出原则要求。
电子烟有了“国标”,行业收紧“紧箍咒”,关乎烟民、烟商,其实也关乎所有人。
很多群众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禁止了电子烟的各种调味,也是降低了它的危害,会减少它对青少年的诱导性;《电子烟管理办法》的实施,肯定让电子烟的生产销售更加规范;希望国家的监管能让电子烟成为更加安全的烟草替代物。
业内人士表示,《电子烟管理办法》的实施,将推动电子烟行业发展更加规范,也希望能促使电子烟真正回归戒烟的初衷。(张黎光/文 马绍坤 姜雨璐/视频)
先说答案:电子是波!确实,在我们的固有思维里,会认为电子是粒子。上学时课本上会告诉我们光子既是粒子也是波,这就是波粒二象性,电子也是一样。不过,在量子力学里,并没有粒子的概念。量子力学并没有波粒二象性的概念,也没有说某个粒子既是粒子又是波,
电子,这个东西感觉上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可实际上却是无处不在。一部手机、一块石头、一粒尘埃,乃至我们自己的身体之中都有着数不清的电子,那么电子到底是什么呢?它又是由什么所构成的呢?自从人类有了思想,就立志要追寻事物的本源,而要追寻事物的本源,
对于原子的内部结构,很多人都听说过这种说法:电子围绕原子核旋转,就像地球围绕太阳旋转那样。事实上,关于“电子围绕原子核旋转”的说法是不严谨的,电子并不是像地球围绕太阳旋转那样,如果真的如此,由于在电子运动的过程中会向外辐射能量,释放能量,那
在科普的道路上,你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光子和电子等微观粒子,而两者或许又是最常见的微观粒子。光子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而电子是组成原子不可或缺的结构组成,万事万物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弄清楚光子和电子的本质成为必然。光子和电子都是最基本的微观粒子,它
在宏观的世界里,地球围绕着太阳运动,而在微观的世界里,电子围绕着原子核运动,尽管这两者的运动方式大相径庭,但我们还是经常将地球和电子联系起来,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果地球缩小到只有电子那么大,那么在按相同的比例缩小之后,宇宙会有多大?要回答这个
说到波粒二象性,很多人首先会想到的或许就是光。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光是电磁波,但也具有粒子特性,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已经验证了这点,而爱因斯坦也因为发现了光电效应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何为“光电效应”?简单讲,如果光仅仅是波,它就不可能把电子从
电子在原子核外到底是怎么运行的,其实很多人都搞不清。如今还有很多人误以为电子绕原子运动的类型与地球绕太阳运动一样,这就大错特错了!你可能知道波尔的能级跃迁模型,电子云模型,但是电子到底是怎么运动的,你还是不太清楚。然后咱们先从波尔的能级跃迁
经典物理中,麦克斯韦把光看成是一种电磁波,没有任何粒子的特性;对于实物粒子(如电子、中子、质子等)则被纯粹地认为是一种「微观颗粒」,用于构成更复杂的物质结构,进而构成宏观实体,没有任何波的特性。后来,人们发现诸如 黑体辐射、光电效应、康普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