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01 00:00:51 | 浏览:705
看到那么多种雾化器是不是弄得一头雾水啊?别慌,看了这篇文章你就知道从何处下手了!!
RBA-RDA-RTA-RDTA每种都有不同的定义:
DIY雾化器有着不同的名称。到目前为止,有4个是常用的,每个缩写的开头都有字母“R”,代表“Rebuildable-可重建”的意思。下面,我来展开4个“可重建”的缩写,看看它们是什么意思:
RBA是ReBuildable Atomizer-可重建雾化器的缩写,我们通常称之为DIY雾化器。它表示所有具有发热丝电极座的雾化器的总称。用户可以在上面安装自己的线圈和棉花(称为“builds-构建”)。任何具有构建套件的雾化器(包括下面更细分的子类别)都可以称之为RBA。
RDA是REBUILDABLE DRIPPING ATOMIZER-可重建滴入式雾化器的缩写,我们通常称之为“滴油雾化器”或“滴油”。它是一种底座带有电极座的RBA,电极座能固定线圈并能使线圈通电以加热线圈。底座上有外仓罩,使用螺纹或胶圈与底座相连。RDA没有油仓来存储烟油,它被直接设计为从顶部直接滴油至线圈或棉花上(通常需要取下顶盖或从滴嘴处直接滴入)。RDA全靠棉花来储油,通常小于1ML。
在雾化群体中普遍认为,RDA可以产生比其他类型的雾化器更纯粹更浓烈的味道。因此,RDA代表了一种衡量其他雾化器的黄金标准。
RDA能产生超大的烟雾,特别是装备超低电阻(0.05-0.2Ω)的花丝,且用高功率(100+W)推动时。非常典型的例子是在没有任何调压电路的机械杆上使用时。实际上,RDA是全世界各地举行的烟雾比赛的明星。
RTA是Rebuildable Tank Atomizer-可重建储油式雾化器的缩写,我们通常称之为“储油雾化器”或“储油”。是一种DIY雾化器,带有被金属仓包裹的电极座,外面一圈是容纳烟油的储油仓。顶盖连接着中央气道,气道向上通向滴嘴。重力和压力会迫使烟油进入中间金属仓下的导油孔内,导油棉的末端在导油孔处吸油。当导油棉的烟油饱和时,就可以加热线圈雾化了。
RDA和RTA的区别在于储油,RTA不用手动滴油。
RDTA是Rebuildable Dripping Tank-可重建储油式滴油雾化器的缩写,是几个类别中最混乱的一类。
三年前,如上图所示,RDTA是一个带有底座,电极柱,顶盖和油仓的RTA(可重建储油式雾化器),还有一个附加组件(列如通过按下滴嘴进行操作的弹簧加油泵),允许用户手动控制流至导油棉的烟油量。每次按压滴嘴时都会将一定量的烟油加至导油棉上。
这些早期的RDTA的另一个名字是“自动滴油雾化器”。这看起来很奇怪,因为弹簧的加油泵是手动操作的,但“自动”的部分是指不必停下来,打开顶盖来滴油。滴油时“自动”的,这非常方便,但是是手动的自动化。
那些早期的RDTA是最少见的DIY雾化器的类型,这是有原因的。它们设计复杂,可靠性往往不好。即使它们工作正常,无论便捷性如何,通常都会被其复杂性和不稳定性而掩盖,从本质上说,它们一点也不好用。截止2016年,只有少数这种“原创”的RDTA还在继续生产和销售,它们大多数是蒸汽博物馆的展物。
然而,最近RDTA得到了改版并被重新定义。“自动滴油”的手动操作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大家看来,这是一个全新的设计,使用湿润的导油棉将烟油导至线圈。
从15年下半年开始,制造商开始生产新的RTA(可重建储油式雾化器),这种雾化器并没有使用烟油的“通道”来放置导油棉;相反的,这些新的雾化器在电极底座上处设置棉花孔,将棉花的末端修剪后通过棉花孔,延伸至下部的储油仓,靠重力和压力将烟油导入,使棉花饱和。
另一个主观原因是,制造商为了强调他们所谓的性能提升,将这些重新设计的雾化器命名为RDTA。如上所述,滴油雾化器(RDA)被大家认为是最好的雾化器,所以制造商会宣传他们所谓的RDTA比常规的RTA能提供更好的性能。这是搅浑水,因为它本质上就是一种营销策略。
前面的这个原因,重新设计的导油系统,确实可以作为将部分RTA重新命名为RDTA的理由;后面的原因显然是不成立的,但是这也是市场的现状。
先说答案:电子是波!确实,在我们的固有思维里,会认为电子是粒子。上学时课本上会告诉我们光子既是粒子也是波,这就是波粒二象性,电子也是一样。不过,在量子力学里,并没有粒子的概念。量子力学并没有波粒二象性的概念,也没有说某个粒子既是粒子又是波,
电子,这个东西感觉上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可实际上却是无处不在。一部手机、一块石头、一粒尘埃,乃至我们自己的身体之中都有着数不清的电子,那么电子到底是什么呢?它又是由什么所构成的呢?自从人类有了思想,就立志要追寻事物的本源,而要追寻事物的本源,
对于原子的内部结构,很多人都听说过这种说法:电子围绕原子核旋转,就像地球围绕太阳旋转那样。事实上,关于“电子围绕原子核旋转”的说法是不严谨的,电子并不是像地球围绕太阳旋转那样,如果真的如此,由于在电子运动的过程中会向外辐射能量,释放能量,那
在科普的道路上,你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光子和电子等微观粒子,而两者或许又是最常见的微观粒子。光子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而电子是组成原子不可或缺的结构组成,万事万物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弄清楚光子和电子的本质成为必然。光子和电子都是最基本的微观粒子,它
在宏观的世界里,地球围绕着太阳运动,而在微观的世界里,电子围绕着原子核运动,尽管这两者的运动方式大相径庭,但我们还是经常将地球和电子联系起来,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果地球缩小到只有电子那么大,那么在按相同的比例缩小之后,宇宙会有多大?要回答这个
说到波粒二象性,很多人首先会想到的或许就是光。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光是电磁波,但也具有粒子特性,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已经验证了这点,而爱因斯坦也因为发现了光电效应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何为“光电效应”?简单讲,如果光仅仅是波,它就不可能把电子从
电子在原子核外到底是怎么运行的,其实很多人都搞不清。如今还有很多人误以为电子绕原子运动的类型与地球绕太阳运动一样,这就大错特错了!你可能知道波尔的能级跃迁模型,电子云模型,但是电子到底是怎么运动的,你还是不太清楚。然后咱们先从波尔的能级跃迁
经典物理中,麦克斯韦把光看成是一种电磁波,没有任何粒子的特性;对于实物粒子(如电子、中子、质子等)则被纯粹地认为是一种「微观颗粒」,用于构成更复杂的物质结构,进而构成宏观实体,没有任何波的特性。后来,人们发现诸如 黑体辐射、光电效应、康普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