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01 00:38:45 | 浏览:103
上周,印度宣布全面禁售电子烟,并要求停止所有生产,力度之大、下手之快令人咋舌。
毕竟美国监管当局4月就曾表示“若电子烟在青少年中的泛滥无法控制,将考虑全面下架”,犹犹豫豫了2个月,6月,旧金山宣布禁止销售电子烟,成为全美第一个颁布电子烟禁令的城市。
据洛杉矶时报报道,印度卫生部长Preeti Sudan直言:“我们为什么要辩论它是有害的还是没那么有害的?它令人上瘾,这就是有害的。如果我们现在不控制,下一代就完蛋了。”
历史总在重演,这一次是中国出口的电子烟
电子烟是中国人发明的。
发明者叫韩力,是一名药剂师,初衷是希望帮助烟民戒烟。
2004年,韩力取得电子烟专利。2005年,电子烟开始在中国市场发售,没过多久,英国人将电子烟引入欧洲。
此后,我国就开始了电子烟出口之路。统计数据显示,我国90%的电子烟都用来出口。而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我国出口的电子烟占世界总产量的90%以上。
有人说 “全球90%的电子烟都在中国深圳”,这不是个段子。
电子烟产业链有三个核心环节,分别是上游的电池、雾化器和烟油等原材料,中游的制造企业,以及下游负责销售的品牌商。长江证券研究所对电子烟产业链价值进行了拆分,得出结论:目前电子烟价值集中于渠道经销环节(72%)。
近日,美国电子烟巨头Juul进入中国市场。不过并没有引起国内电子烟创业者的恐慌,他们认为外来品牌在国内不会好过,因为不了解中国人的口味。
感受一下Juul的在美国电子烟市场“开天辟地”的力量:
数据来源:方正证券
果然,如他们所料,Juul在京东、天猫上架近一周后就下架了,9月19日,Juul宣布暂停在中国市场的销售。
为成年人诞生,为青年人禁止
我们说回美国对电子烟“先观望,后手起刀落”的态度转变。
原因是这样的,2018年,美国国家青少年烟草调查数据显示,只有1/5的高中生抽过电子烟,但是到了2019年,同样的调查,数据已经激增到1/4。
这可把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吓坏了,时任局长Scott Gottlieb在一份声明中表示,青少年抽电子烟的人数激增是一种流行病,年轻人吸食电子烟的速度以及由此出现的上瘾现象令人感到不安。最后,他斩钉截铁地说:“这种状况必须结束,FDA不能容忍以整整一代年轻人对尼古丁上瘾为代价,来帮助现在的成年人戒烟。”
除此以外,在监管办法没有颁布以前,大量以年轻人为目标消费者的广告和宣传出现,更有甚者直接用“无害”作为噱头。
目前还没有权威机构证实电子烟的危害到底有多大,因为论证过程本身就相当漫长,科学界证实吸食普通香烟与癌症的相关性就花费了十几年的时间。而在论证结果发布的50年后,才被世界卫生组织正式接受,颁布了《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呼吁全球控烟。
这个过程,电子烟又会花多久呢?
一场分类引发的“战役”
关于电子烟的争议一直都特别多,其实本质是监管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划分模糊的问题?
很多国家还没捋清楚,应该把电子烟算作是什么产品——普通消费品?药品?还是烟草制品?
如果把仅仅把烟草作为普通消费品对待,那几乎就没有什么购买门槛了,尤其是对未成年来说,买烟跟买水一样容易。比如,俄罗斯、巴基斯坦、乌克兰等,在这些国家,电子烟都被视作普通消费品。
当然,大部分国家直接将电子烟列为烟草制品,不论烟油内是否含有尼古丁,如:美国、英国、德国等。
不过,也有部分国家以是否含有尼古丁作为划分标准,将电子烟分为烟草制品和普通消费品,如:韩国等。
除此以外,还有少量国家将电子烟视为药品,包括丹麦、瑞典、菲律宾等。
目前,我国对电子烟的划分尚不明确。由此引发了很多问题,比如,我国法规规定公共场合禁止吸烟,但如果电子烟不算烟草制品,那自然也不在管辖范围内。除此以外,我国广告法明确规定禁止在大众传媒和公共场所传播烟草广告,但由于划分不明确,电子烟广告可以堂而皇之地在音乐节海报上“出镜”。
不过,最可怕的问题是,未成年的购买门槛太低了。
好在,2018年8月,国家烟草专卖局和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
此后,陆续有城市加入对电子烟的监管体系中:
2018年10月,张家口明确将电子烟纳入禁烟监管范围;
2019年1月,杭州、深圳明确将电子烟纳入禁烟监管范围;
2019年2月,香港提交法案,请求禁止进口、销售、制造、系宣传电子烟产品;
2019年“315”晚会,央视直指电子烟“会释放有害物质”;
2019年5月,成都将电子烟纳入吸烟行为并约束公共场合的吸烟行为;
2019年6月,秦皇岛将电子烟纳入吸烟行为并约束公共场合的吸烟行为。
即便如此,我国目前尚未出台针对电子烟的国家标准。虽然电子烟在我国的渗透率并不高,但近日,电子烟风口又起,不少资本已经蠢蠢欲动,布局市场。
或许,这正是推出监管标准的好时机。
当监管来临,电子烟的行业洗牌也就不远了。
先说答案:电子是波!确实,在我们的固有思维里,会认为电子是粒子。上学时课本上会告诉我们光子既是粒子也是波,这就是波粒二象性,电子也是一样。不过,在量子力学里,并没有粒子的概念。量子力学并没有波粒二象性的概念,也没有说某个粒子既是粒子又是波,
电子,这个东西感觉上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可实际上却是无处不在。一部手机、一块石头、一粒尘埃,乃至我们自己的身体之中都有着数不清的电子,那么电子到底是什么呢?它又是由什么所构成的呢?自从人类有了思想,就立志要追寻事物的本源,而要追寻事物的本源,
对于原子的内部结构,很多人都听说过这种说法:电子围绕原子核旋转,就像地球围绕太阳旋转那样。事实上,关于“电子围绕原子核旋转”的说法是不严谨的,电子并不是像地球围绕太阳旋转那样,如果真的如此,由于在电子运动的过程中会向外辐射能量,释放能量,那
在科普的道路上,你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光子和电子等微观粒子,而两者或许又是最常见的微观粒子。光子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而电子是组成原子不可或缺的结构组成,万事万物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弄清楚光子和电子的本质成为必然。光子和电子都是最基本的微观粒子,它
在宏观的世界里,地球围绕着太阳运动,而在微观的世界里,电子围绕着原子核运动,尽管这两者的运动方式大相径庭,但我们还是经常将地球和电子联系起来,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果地球缩小到只有电子那么大,那么在按相同的比例缩小之后,宇宙会有多大?要回答这个
说到波粒二象性,很多人首先会想到的或许就是光。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光是电磁波,但也具有粒子特性,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已经验证了这点,而爱因斯坦也因为发现了光电效应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何为“光电效应”?简单讲,如果光仅仅是波,它就不可能把电子从
电子在原子核外到底是怎么运行的,其实很多人都搞不清。如今还有很多人误以为电子绕原子运动的类型与地球绕太阳运动一样,这就大错特错了!你可能知道波尔的能级跃迁模型,电子云模型,但是电子到底是怎么运动的,你还是不太清楚。然后咱们先从波尔的能级跃迁
经典物理中,麦克斯韦把光看成是一种电磁波,没有任何粒子的特性;对于实物粒子(如电子、中子、质子等)则被纯粹地认为是一种「微观颗粒」,用于构成更复杂的物质结构,进而构成宏观实体,没有任何波的特性。后来,人们发现诸如 黑体辐射、光电效应、康普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