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31 23:47:10 | 浏览:429
40多岁的赵先生(化名)一天2包烟,3年前不幸发生中风。面对医生戒烟的叮嘱,他出院后改吸电子烟,没想到不久前再次中风。本应生龙活虎在事业中大展拳脚的他,现在却口齿不清,只能靠轮椅出行。
近日,赵先生出院回家了。医生表示,虽然他保住了性命,但要康复如初很困难了。同时提醒,在不少人眼里没什么杀伤力的电子烟其实暗藏“杀机”,千万不要忽视它的危害。
中风后改吸电子烟,再次中风
不久前,浙江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助理、副主任医师张圣在门诊遇到一位似曾相识的病人。一声“张医生,老赵又中风了”,让张圣很快想起来,他是3年前曾抢救过的病人。
赵先生是行业翘楚,压力大的时候,只有一根接一根地抽烟才能缓解焦虑。3年前的一个清晨,左边身体无法活动的赵先生被紧急送到浙江省人民医院急诊。好在送医时间短,接诊的张圣第一时间启动了静脉溶栓流程,1小时后赵先生就有了好转:左侧肢体力气恢复了。
在病因评估中,张圣发现他虽然没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基础疾病,但烟抽得很厉害。“我们家老赵每天要抽2包烟,有时候加班抽得更凶,要将近3包。不让他在家里抽,他就躲起来,管不住啊!”赵先生的夫人无奈地说。
“吸烟很可能就是这次中风的关键原因!”在赵先生住院期间,张圣对他进行了卒中宣教和戒烟劝导,他当时信誓旦旦,表示一定会戒烟。
没想到,今年5月中旬,赵先生又一次中风入院。原来,出院后,赵先生确实“循规蹈矩”了一段时间,可上班之后他还是熬不住,听别人说吸电子烟没什么危害,就转吸电子烟了。赵先生称电子烟没有一氧化碳和焦油,现在好多年轻人都吸,于是每天电子烟不离手。
因为“二进宫”,这次的情况比上次严重多了,赵先生手脚不会动,话也说不清楚了。
张圣在查房
电子烟致脑中风同样凶险
张圣介绍,吸烟可致百病丛生,对心脑血管系统也会造成重创,是增加脑卒中(中风)的高危因素。吸烟能导致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造成心、脑、肾等全身器官的动脉粥样硬化,诱发卒中或猝死。数据显示,与不吸烟者相比,吸烟增加缺血性脑血管病风险高达2.5倍。
近年来,电子烟的使用在增长。不少人以为电子烟对人没有什么危害,将电子烟作为辅助戒烟手段,或干脆直接吸上电子烟。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普通香烟中含有尼古丁、焦油和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电子烟由于和普通香烟的燃烧方式不同,把烟油雾化成水蒸气供人吸取,所以不产生焦油和一氧化碳,但尼古丁仍然不断生成。尼古丁不仅是抽烟上瘾的元凶,且本身就有毒性,它对肺组织、心脑血管以及周围血管都有影响,这就不难解释,长期吸电子烟可增加脑卒中的机率。WHO声明也已经明确指出:不建议以电子烟作为辅助戒烟手段。”
张圣说,美国一项对486303名参与者的调查也显示,使用电子烟与卒中的发生显著相关,吸电子烟者是不吸烟的1.62倍。而另有数据表明,电子烟用户第一次脑卒中的年龄,平均为48岁,比传统吸烟者还要早10年。无论哪种形式的吸烟,都是脑卒中发作和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为了健康,请吸烟者尽快戒烟。
神经内科
浙江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设有“卒中中心”和“癫痫中心”。脑卒中急救、规范化诊治和神经介入治疗等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神经免疫病(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重症肌无力等)、眩晕症和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病的临床诊治达到省内先进水平。优势技术包括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再灌注治疗(包括静脉溶栓和机械取栓等)、脑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神经免疫病的血液净化治疗、肌张力障碍的肉毒毒素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手法治疗以及自发性颅内低压的靶向血贴治疗等。
(养生大国医)
先说答案:电子是波!确实,在我们的固有思维里,会认为电子是粒子。上学时课本上会告诉我们光子既是粒子也是波,这就是波粒二象性,电子也是一样。不过,在量子力学里,并没有粒子的概念。量子力学并没有波粒二象性的概念,也没有说某个粒子既是粒子又是波,
电子,这个东西感觉上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可实际上却是无处不在。一部手机、一块石头、一粒尘埃,乃至我们自己的身体之中都有着数不清的电子,那么电子到底是什么呢?它又是由什么所构成的呢?自从人类有了思想,就立志要追寻事物的本源,而要追寻事物的本源,
对于原子的内部结构,很多人都听说过这种说法:电子围绕原子核旋转,就像地球围绕太阳旋转那样。事实上,关于“电子围绕原子核旋转”的说法是不严谨的,电子并不是像地球围绕太阳旋转那样,如果真的如此,由于在电子运动的过程中会向外辐射能量,释放能量,那
在科普的道路上,你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光子和电子等微观粒子,而两者或许又是最常见的微观粒子。光子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而电子是组成原子不可或缺的结构组成,万事万物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弄清楚光子和电子的本质成为必然。光子和电子都是最基本的微观粒子,它
在宏观的世界里,地球围绕着太阳运动,而在微观的世界里,电子围绕着原子核运动,尽管这两者的运动方式大相径庭,但我们还是经常将地球和电子联系起来,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果地球缩小到只有电子那么大,那么在按相同的比例缩小之后,宇宙会有多大?要回答这个
说到波粒二象性,很多人首先会想到的或许就是光。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光是电磁波,但也具有粒子特性,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已经验证了这点,而爱因斯坦也因为发现了光电效应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何为“光电效应”?简单讲,如果光仅仅是波,它就不可能把电子从
电子在原子核外到底是怎么运行的,其实很多人都搞不清。如今还有很多人误以为电子绕原子运动的类型与地球绕太阳运动一样,这就大错特错了!你可能知道波尔的能级跃迁模型,电子云模型,但是电子到底是怎么运动的,你还是不太清楚。然后咱们先从波尔的能级跃迁
经典物理中,麦克斯韦把光看成是一种电磁波,没有任何粒子的特性;对于实物粒子(如电子、中子、质子等)则被纯粹地认为是一种「微观颗粒」,用于构成更复杂的物质结构,进而构成宏观实体,没有任何波的特性。后来,人们发现诸如 黑体辐射、光电效应、康普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