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5 21:12:30 | 浏览:3289
说到波粒二象性,很多人首先会想到的或许就是光。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光是电磁波,但也具有粒子特性,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已经验证了这点,而爱因斯坦也因为发现了光电效应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何为“光电效应”?简单讲,如果光仅仅是波,它就不可能把电子从金属表面撞击出来,只有光像离散的光子包,才可能从金属表面把电子撞出来,而光子包其实就是光的粒子性。
爱因斯坦发现的光电效应,初步确定了光的波粒二象性,让“光到底是粒子还是波”的争论暂时告一段落。
但是接下来更大的问题出现了:是否只有光拥有波粒二象性?微观粒子是否同样拥有这种特性呢?
物理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彻底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甚至让我们自认为真实的世界突然变得“模糊”起来!
这就是著名的电子双缝干涉实验。
电子是粒子,这是20世纪初科学界的普遍认知。但是电子双缝干涉实验彻底颠覆了当时的科学界传统认知。
实验大致是这样的。人类科技的不断发展,科学家已经拥有了单独操控单个电子的能力,于是他们就做了这样的实验:让电子一个一个地通过狭窄的双缝,按照传统思维,电子是粒子,只能通过其中一条缝隙,而且在后面的屏幕上应该只会留下一条明亮条纹。
但结果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屏幕上出现了多条干涉条纹,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电子表现出了波的特性,只有波动性才会出现这样的干涉条纹。
更为奇怪的是,科学家是一个一个发射电子的,单个电子怎么能同时穿过两条缝然后自己与自己发生干涉呢?
于是,科学家就想看看单个电子是如何通过双缝的,以及通过双缝后在后面的屏幕上会呈现怎样的状态。
接下来就发生了让人“毛骨悚然”的事情了。当科学家用仪器观测电子的行为时,屏幕上的多条干涉条纹神奇地消失了,电子“乖乖地”表现出离子性。而一旦科学家不再观测电子的行为,干涉条纹又出现了,电子又表现为波动性。
这样的实验结果震惊了当时的科学界,太违反人们的直觉了,但实验结果摆在那里,是如此的真实,如此的震撼!
到底该如何解释?
著名物理学家德布罗意在1924年提出了“物质波”的概念。何为“物质波”?简单说,万物都有波动性,都有一定的波长。这看似荒谬的“物质波”理论其实一点也不荒谬。
德布罗意给出了波长公式:λ=h/ p,公式中h是普朗克常数,非常小的数值,只有6.626X10^(-34) ,p是物质的动量。
通过公式可以看出,物体的动量越大(或者说质量越大),能量越大,德布罗意波的波长就越小。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所在的宏观世界实际上不可能感知到物体的波动性,因为宏观世界的物体质量都太大了(当然是相对于微观世界)。
举个例子,一个质量只有0.1千克的小球以1米每秒的速度运动,那么这个小球的德布罗意波只有6.6*10^(-33)m,如此微小的波长不要说人眼去感知了,人类最精密的仪器也测量不出来。所以我们在宏观世界感受到的只有物体的粒子性。
再回到上面的电子双缝干涉实验,这个实验并不是随便就可以做的,有一个重要前提:只有当微观粒子的波长与狭缝的宽度大致相当时,微观粒子才会表现出明显的波动性。
如果你想用宏观世界的物体做类似“电子双缝干涉”这样的实验(比如说上面所说的质量为0.1千克的小球),意味着你需要把狭缝的宽度控制在6.6*10^(-33)m左右,目前人类技术远远达不到这种精度。
但是电子的波长相对来说就很大了,这是因为电子质量很小速度很快,人类科技可以设计出让电子表现出波动性的狭缝。
德布罗意的“物质波”概念彻底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传统认知。本质上来讲,你我,甚至整个宇宙都具有“波粒二象性”,你我都有波动性,只不过这种波动性太微乎其微了,现实中可以忽略不计。
但纯理论上分析,只要有波动性,就拥有波的一切特性,这意味着万事万物的位置都不是绝对确定的,一块在地面上静止不动的石头看似静止的,其实石头的位置是不确定的,因为它有波动性。
你我的位置也是不完全确定的。比如你躺在床上进入梦乡,一动不动,但你可能“无处不在”,甚至可能在月球上或其他任何地方,你的位置只能用概率来描述,只不过你躺在床上的概率最高,当然概率高到让其他概率可以忽略不计!
从这点来讲,爱因斯坦反击波尔时所说的“不看月亮时,月亮就不存在吗?”,答案可能是这样的:不看月亮时,月亮一定存在,但有可能真的不在那里(当然是纯理论分析),可能在别的任何地方!因为月亮也具有波动性,我们不能完全确定月亮的位置。当然月亮的波动性就更低了。
宇宙为何拥有如此奇妙的现象?万物的这种“波动性”似乎让世界更加混乱,甚至失去了意义,但正如德格拉斯·泰森所说:宇宙没有义务对我们有意义!
或许宇宙本身就无所谓“意义”,它就是这样存在着,总是让人捉摸不透!
电子,这个东西感觉上离我们的生活很远,可实际上却是无处不在。一部手机、一块石头、一粒尘埃,乃至我们自己的身体之中都有着数不清的电子,那么电子到底是什么呢?它又是由什么所构成的呢?自从人类有了思想,就立志要追寻事物的本源,而要追寻事物的本源,
说到波粒二象性,很多人首先会想到的或许就是光。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光是电磁波,但也具有粒子特性,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已经验证了这点,而爱因斯坦也因为发现了光电效应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何为“光电效应”?简单讲,如果光仅仅是波,它就不可能把电子从
房地产至暗时刻,万科发出了一道光。同行频繁爆雷,“老大”万科突然放出了一个大动作:分拆旗下空间科技服务商万物云赴港上市。万物云,源自万科物业,又加资管、商业服务、城市服务,已然成长为庞然大物。资本市场目前没有可与之完全对标的标的,相近的物业
对于毛利率水平的差异,朱保全3月31日的万科业绩发布会上给出了解释:“从已上市物业公司情况来看,毛利率大概分为两个阵营,一类大概是在15%左右,一类大概是在30%左右,每家公司的历史背景不同、股东背景不同,可能存在一些比较大的差异。”他指出
在房地产寒冬中,市场关注已久的万物云终于官宣分拆上市,万科持有其63%股权。这一次市场将给予它多少估值?万物云官宣分拆上市 11月5日晚间,万科A(000002)公告称,拟分拆万物云到港交所上市。此项议案已通过董事会审
随着各地疫情反复,叠加地产相关政策的进一步收紧,房地产基本面从2021年中期开始大幅走弱。时间来到2021年最后一个月,各大房企陆陆续续公布11月份的销售业绩。整体来看,房企过去几个月销售金额与销售面积持续下滑。据观点指数公布的数据显示,1
文 陈婷 赵毅2021年,物业行业进入新的整合阶段,收并购迎来窗口期,规模创下历史新高。根据中指研究院数据,截至2021年11月1日,年内物业行业发生并购交易63宗,涉及并购方33家企业;交易金额约315亿元,相比2020全年交易总额增长约
从“万科物业”到“万物云”,万科物业作为万物云旗下“空间”模块之一,一年来万科物业品牌全面升级为万物云之后,在成都有哪些实践与突破?其精工住宅物业服务又有哪些优化与创新?日前,在万科城市生长馆举办的万物云成都交流活动上,万物云成都代表处总经
来源:证券日报本报记者 谢 岚 见习记者 李昱丞11月5日晚间,万科A发布公告,拟分拆子公司万物云到香港联交所上市,相关议案获董事会全票通过,等待提交股东大会审议。资料显示,万物云是万科旗下物业业务的主要平台。截至公告日,万科直接或间接合计
图片来源:中房报图库中房报记者 梁笑梅 北京报道10月底,是万科物业更名万物云的一周年,也是万物云城成立一周年的日子。10月22日,万科在上海举行了2021年度业务交流会。在这个有着纪念意义的日子里,万物云CEO朱保全比较有仪式感,身着西装
澎湃新闻记者 计思敏10月31日,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000002.SZ,02202.HK)在深圳召开媒体交流会。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万科上海区域区首张海、物业BG首席合伙人朱保全、印力BU首席合伙人丁力业等出席媒体会。会上,张海公布了上
万科物业近来热度不退。10月24日,在西北区域媒体交流会上,万科物业推出了国内第一个以城市服务为定位的全新品牌——“万物云城”,计划三年内在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三个核心城市群,以及成都、重庆、武汉、青岛、郑州、西安、济南7个重点城市,落地
新京报讯(记者 张建)10月31日,在万科集团上海区域媒体交流会上,万科集团合伙人、万科物业首席执行官朱保全宣布万科物业改名,新名称为“万物云”,这是万科首次对外发布这一物业公司新名称。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实际上在10月28日,天眼查信息显示
新京报快讯 (记者 张晓兰)万科在高喊“活下去”后,新动作频频。10月15日,在以“新时代 新使命 新作为”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物业管理创新发展论坛上,万科物业CEO朱保全发表了关于“万物商企”的演讲,并将“万物商企”子品牌正式推向市场。据朱
近日,万物云空间科技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物云”)宣布已率先完成与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的对接工作,其用户已可线上使用数字人民币缴纳物业费。据了解,万物云是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的首批企业之一,同步开展这项试点工作的还有滴滴、美团、